在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,安康育英中等職業學校以其鮮明的“接地氣”辦學理念,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。這所位于秦巴山區的職業學校,深刻理解區域經濟與人才需求,將“接地氣”作為辦學的核心導向,不僅讓學生學有所成,更讓教育服務地方發展。
所謂“接地氣”,首先體現在專業設置上。學校緊密圍繞安康市的產業布局,開設了現代農業技術、旅游服務與管理、電子商務等專業。這些專業不僅與當地資源稟賦高度契合,還直面就業市場的需求。例如,結合安康富硒茶、魔芋等特產,學校在農業技術專業中強化農產品深加工技能培訓;依托陜南生態旅游資源,旅游專業注重導游服務與景區管理實操教學。這種“量身定制”的專業體系,確保了學生畢業后能快速融入本地企業,甚至帶動家庭創業。
“接地氣”貫穿于教學模式。學校摒棄“黑板上種田”的傳統理論灌輸,大力推行“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”。與本地龍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,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參與真實生產項目。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幫助農戶直播帶貨,數控技術專業學生進入工廠頂崗實習——這種“在做中學”的方式,不僅提升了技能熟練度,更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。同時,學校邀請行業能手擔任兼職教師,將最新工藝和經驗帶進課堂,使教學內容始終與行業前沿同步。
更重要的是,學校將“接地氣”延伸至育人全程。針對學生多數來自農村的特點,學校強化了勵志教育和生涯規劃,通過優秀畢業生返鄉創業的典型案例,激發學生建設家鄉的熱情。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,學校通過減免學費、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方式,確保“一個都不掉隊”。這種有溫度的教育,讓職業學校成為改變命運的平臺。
如今,安康育英中等職業學校已成為秦巴山區職業教育的一張名片。其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%以上,其中超過七成選擇在省內就業,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。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,學校正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,拓展社區培訓服務,讓“接地氣”的職教模式惠及更多群體。
安康育英中等職業學校的實踐表明:職業教育唯有扎根大地、服務民生,才能真正彰顯其價值。這所“接地氣”的學校,不僅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技術技能人才,更探索出了一條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共生共榮的發展路徑,為同類院校提供了寶貴借鑒。